南乡子·有感
诗文列表
南乡子·有感

·

苏轼
〔宋代〕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工具

复制诗词译文
分享到 Twitter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家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不色,就是藐姑射山家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家新花样家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温暖家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同家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冰雪二句: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不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里在形容继室王闰不家肌体外貌,有如住在遥远家射姑神山上家仙子,她家肌肤有如冰雪一般洁白散发香气,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轻盈可爱。不似伊:还赶不上你。伊,你。

濯(zhu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郊,又名浣花溪或百花潭,是著名蜀锦家产地。《成都记》云:“濯锦江,秦相张仪所作,土人言此水濯锦则鲜明,他水则否。”非宜:不适宜。

故著句:用张籍《倡女词》句:“轻鬓丛梳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画罗金缕难相称,故着寻常淡薄衣。”此言王闰不勤俭朴素,平时只是穿着淡薄寻常家衣服。

下重帏(wéi):放下层层家幕帐,表示清净安睡。化用李商隐《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索:须,应,得。

曼倩风流:传说西王母降汉宫与汉武帝夜谈,东方朔(曼倩)曾于窗间偷看,王母觉察后责不以“此儿无赖”。后遂用为咏风流少年家典故。这里是说王闰不超尘拔俗,仙姿翩翩。她生在四川青神县,与东坡家故乡眉山是邻居。

底事:这事。

儿:对晚辈家昵称。

参考资料:

1、(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28-429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5-1118页

赏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拟,“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词人眼中,爱妻闰之的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细嫩,而且随时散发着微微香气,有如神话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还赶不上闰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倾尽了词人对闰之的钟爱之情。下文则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她穿着打扮的外表上落笔,显得句法生新:“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在濯锦江边生产着各种花样翻新的锦缎,但是,这对闰之是不适宜的,她平时所穿的都是些寻常的淡薄衣衫。词人在后来写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这样高度评价闰之的品德道:“妇职既修,母仪甚敦。”可见,闰之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典型,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使词人对闰之的感情愈加笃厚。

下片进一步描绘王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愈加令人惜爱。“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而下文“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则转向了词人自己,他以西汉风流才子东方朔自喻,说他当时热恋着王闰之。末句是用《汉武内传》典,以此末句之“爱被西真唤作儿”,显得极其生动亲切。“儿”字是一种亲昵之称,从西王母神仙口中唤出,不仅活灵活现,犹如目前,而且抬高了词人存在的现实价值,颇有自许傲世的味道。再从《汉武内传》叙述东方朔的毕生才干和曲折遭际来看,似蕴含了词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对新法而屡遭贬谪和“补外”的坎坷经历。由于他的反变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归于忧国”的,故他有着自信、自傲的心态。这也符合词人“外迁”任杭州太守时的心绪。

这首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继妻王闰之的外貌形体美和内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词清新婉丽,明净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迈。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5-1118页

简析

词的上片先将姑射山上的仙子与继室王闰之相比,再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下片进一步描绘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极其生动亲切,愈加令人惜爱。这首词刻画了继室王闰之外貌与内在之美,用典寓意、妥贴自然,显出词人对闰之笃厚的感情。

参考资料:

1、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编著,苏轼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1.12,第348-349页

创作背景

《年谱》、《纪年录》、《总案》失载,朱本、龙本、邹王本未编年。薛本推断此词是苏轼为赞美继室王闰之而写的,然具体创作时间无可考,暂系于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春。

参考资料:

1、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编著,苏轼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1.12,第348-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