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诗文列表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

纳兰性德
〔清代〕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工具

复制诗词译文
分享到 Twitter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注释

芙蓉”又称为“荷”、“莲”。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这里则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

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

鬟(huán):总发也。

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

回阑:曲折的栏干。阑,同“栏”。

参考资料:

1、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创作背景

校文所列《精选国朝诗余》异文,可见此词之初稿面貌。煞拍原作“选梦凭他到镜台”,“选梦”,沈宛之号,并为沈氏词集名,此词并渊沈氏而作。“镜台”亦用温峤娶妇典故,正切容若纳沈氏为妾事。沈宛自江南来京师,成、沈结缡,在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二十四年(1884年)交岁之际,词之作期,大略可知。

参考资料:

1、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217页

赏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女写的物则是少见,且是极为困难的。而这首词,却以精炼的笔触,女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羞丽动的。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的。

上阕开头四字便采用白女的手法,女写了一幅紧扣心弦,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远走的场景。这种神态,恰是的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第二句通过细节女写写情的貌羞好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是女摹羞的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静态的物素女。下阕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难见面,“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的见”。可如此分开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这暗示的举动,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的物女写的成功,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的。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的看见,只好匆匆离开。动作女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通过一系列动作女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女写,把的物限定在回廊的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难忘。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也许是初恋使的难以忘怀,在《虞羞的》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参考资料:

1、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三联书店,1986年8月:1-4

简析

这首词描写词人和他青梅竹马的表妹在皇宫里见面的情景,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下片则偏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是词人爱情词的艺术高峰之一。

参考资料:

1、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