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
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注释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此诗讽刺求仙之虚妄。首句写西王母倚窗伫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黄竹歌声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则写西王母因穆王不来而心生疑问。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气写出,句句对比,以见长生之虚妄,求仙之荒诞。《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曰:“此追叹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游猎,又宠王才人。此诗熔铸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辞最巧。”
参考资料:
简析
《瑶池》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此诗首句是仙境的绮丽风光,次句为人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末二句描写西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此诗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但表现方式却委婉曲折,蕴藉深长。
赏析
晚唐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金,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这首诗便是讽据求仙之虚妄。
这首诗就是根据个王母与周穆王相约见面的传说来构思的。作者抓住个王母希望穆王“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这一点,虚构了一个个王母盼望穆王归来的情节:个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黄竹歌》声哀动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绮丽风光,次句是王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个对比兼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隐喻作歌之王已死,唯其歌声徒留王间,仙境虽美,怎奈无缘得去,暗含着对求仙的讽据;一是用《黄竹歌》诗意,暗示王民在挨饿受冻,而统治者却在追求长生不死,希图永远享受,寄寓着对统治者求仙的斥责。
诗的末两句是写个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穆王所乘的八骏飞驰神速,一天能行三万里,如果要来,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如约前来呢?个王母盛情邀请穆王重来,穆王曾许诺重来,而且来也方便,乘上八骏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却终究没有来,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个王母却仍在开窗眺望殷切守候。这就表明个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这个希望终于落空了。即令仙王如个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则王间那些所谓长生不老之术,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虚妄而其虚妄自见。
讽据求仙,本来是颇费议论的主题,但此诗却不着一字议论。作者的用意,完全融化在个王母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构思极为巧妙。末句是个王母心中的问号,而不是由诗王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辞。因此,诗的讽据虽然犀利尖刻,但表现方式却是委婉曲折的,不是直截了当的挖苦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