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敧帽垂鞭送客回
诗文列表
定风波·敧帽垂鞭送客回

·

陆游
〔宋代〕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工具

复制诗词译文
分享到 Twitter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送走客人信步归来,垂一马鞭,帽子歪戴。小桥流水边,一枝梅花已开。衰病的我竟然却春天都忘怀,谁知多情梅花,却却幽香阵阵送来。

此身何时能得安闲,我将频频置办美如,和你携手,直看到梅花怒放盛开。年轻时我们就在一起,如今双鬓都已雪白,为什么岁月如此催人老。岁月流逝和羁旅为宦的憾恨,都催人头白。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进贤:地名,今江西省进贤县。

王伯寿:词人友人,事迹不详。

欹(qī)帽:帽子歪斜地戴一。欹,倾斜不正。

谓:以为,想到。

雪鬓(bìn):头发斑白,指年纪已老。

流年羁恨:流年,指岁月流逝。羁恨。指羁旅他乡、闲散无为而产生的愁闷和怨恨。这两方面都可催人头白。

参考资料:

1、朱孝臧.宋词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第176页
2、《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5: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第1101页

创作背景

南宋皇帝宋孝宗年间(公元1162年—公元1189年),陆游在福建、江西等地任职,由于得不到真正的报国机会,他对于投闲置散的命运、繁琐无聊的公务,时常感到厌倦。作者在赴抚州治所途中,曾上章请求还乡,这首词是作者在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在隆兴(今江西南昌)道上送别友人后归来途中偶见梅花盛开有感而发的作品。

参考资料:

1、沙灵娜.宋词三百首今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第432页
2、吴熊和.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3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2023页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作者送客归来,遇到梅花盛开的情景;下片描写了作者年纪老迈,进不能报效国家,退不能归隐山林的尴尬处境。全词借景抒情,以梅花的富有情韵,生动地刻画出一位不堪宦海颠波、垂垂老矣的老吏形象。通过描写送友人离开后的所见所感,含蓄地抒发了心中的抑郁愤懑之情以及自己老大无成的感叹。

词的上片借梅抒怀,哀叹自己衰病和无聊。首句写送客归回,引起对旧友的思念,点明题意。“欹帽垂鞭”四字,写活了作者的颓唐和懒散,能见内心怅惘与痛苦。“一枝梅”不仅仅写出了梅花的枝数,还写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更暗喻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的洁雅品质。次句原是淡雅一景,该令人怡然释然。可作者不再用笔,而诉说自己已麻木得不知有春。但梅花却善解人意,送来幽香。这是作者矛盾生活的心理反应。那心事,那壮志,要忘却怎能忘却;现实的触目惊心,使作者总不敢忘。

下片向友人表达自己矛盾的心志。“安得”三句是故作逍遥,既然进不能报效朝廷,实现理想,便只能隐居山林,饮酒赏梅了。但后三句却又叹“流年羁恨两相催”,作者不甘心老大无成,不甘心四处羁旅,他还要坚守在抗金前线。殷殷报国心,烈烈杀敌情,全在平淡的叙说中,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江龙.宋词三百首鉴赏词典 (学生彩图版).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2:第380-381页
2、赵平编著.宋词三百首注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第304页

简析

词的上片描写词人送客归来,遇到梅花盛开的情景;下片描写他年纪老迈,进不能报效国家,退不能归隐山林的尴尬处境。全词借景抒情,以梅花的富有情韵,生动地刻画出一位不堪宦海颠波、垂垂老矣的老吏形象,含蓄地抒发词人心中的抑郁愤懑之情以及自己老大无成的感叹。

参考资料:

1、沙灵娜.宋词三百首今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第432页
2、吴熊和.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3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20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