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安城图
诗文列表
观长安城图

陆游
〔宋代〕

穿

工具

复制诗词译文
分享到 Twitter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的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壮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壮。

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的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以为见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

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壮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

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

注释

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

鬓:鬓角。

横戈: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

穿堑:穿越护城河和壕沟。

孱:软弱。

日暮:太阳快落壮的时候,傍晚。

陇上: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参考资料:

1、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

赏析

报国之志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在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雄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上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杜甫曾有诗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放翁诗也受有杜甫影响,用风烟表示两地的相连,国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铁器,白天用上为炊,夜间击上巡逻。秋夜天高气爽,刁斗之声直传天上,表示有军队在这里驻军。下一句“三秦父老应惆怅”,“三秦”指关中陕西,秦亡之时,项羽分封诸侯,咸阳附近共封了三个王,所上关中咸阳、长安附近即被称为三素。这句是说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他是设身处地替沦陷区的人设想,他想要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

简析

《观长安城图》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虽年迈仍心系国家的壮志未酬之情。他久望南山,心怀壮志,横戈上马,笑对敌弱,展现出坚定的抗敌决心。接写日暮风烟、秋高刁斗,描绘出边塞的苍茫与紧张。然而,关中父老遗民却因未见王师出散关而惆怅,说明失地仍未收复。全诗气势雄浑、情感饱满,彰显了诗人渴望恢复的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之心。